何沛锦
闹得沸沸扬扬的“泰坦尼克号”已经远离广州而去,人们在“冰山与爱情”的亦冷亦热的刺激中醒过来后,再度引起了对电影票价的关注。 如果说,《泰》片门票高达30~80元,是因为属于少见的进口大片,然而人们不解的是,所有电影的票价已升至20元以上,而进场观众寥寥可数。 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,票价应以多少为宜是有一定价值规律的,那就是一张电影票的价格,不能高于本国劳动者月收入的1%。 瑞士:影票约为10~12瑞士法郎,约占普通劳动者月收入2500瑞士法郎的1/200; 美国纽约:6~8美元,占普通劳动者月收入1200美元的1/150至l/200; 印度票价,1/400;日本东京票价,1/120…… 广州职工目前人均收入约为1100元,电影票价以最低的20元计算,占月收入l/55。《泰》片每票平均30~35元,占1/37至1/35。《泰》片在广州的票房收入虽然为1200万,观众却只有27万,不到城镇人口的十分之一。 在羊城电影院门前,几位市民说:“报纸过去4分钱,现在6毛,涨了15倍;电影票过去最高也不过2.5角,现在涨了100倍。” “看电影成高消费了,进影院的主要是年轻人,35岁以上的有多少?” 目前的票价是由影院自定的,那么,为什么又下不来呢? 其实,早有影院做过在某个时段对特定观众设立5元优惠价的尝试,但随即受到同行和发行商的反对。同行认为该影院是压价竞争,把状一级级告到中影公司;发行商认为损害了他们的利益,声言如果不把票价“更正”过来,就实行“断粮”,不再把影片供给他们。结果,该影院优惠票价的点子只好半路夭折。 维持一定的价位,就有行业垄断之嫌了。一位行内人士认为,要真正让电影院自主经营,按市场需求确定票价,就得改革现行的影片发行体制。